煤矸石山生态修复(煤矿矸石山治理)

如何修复废弃矿山土壤

1、矿业废弃地多以重金属污染和矿山酸性排水污染为主,治理内容以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为主。矿山污染修复受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文条件、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征、表土条件、潜在污染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修复技术和实施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各因素的影响。

2、矿山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 重金属耐性植物不仅能耐重金属毒性,还可以适应废弃地的极端贫瘠、土壤结构不良等恶劣环境,部分耐性植物还能富集高浓度的重金属,因而被广泛地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微生物修复措施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只是土壤、植被的恢复是不够的,还需要恢复废弃地的微生物群落。

3、异地取土措施:在不破坏异地土壤的前提下,取适量土壤,移至矿山受损严重的部位,在土壤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对受损土壤进行修复。

董少刚主持项目

1、董少刚教授近期主持了多个重要的科研项目,其中包括:首先,他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进行内蒙古煤矸石山地质生态环境重建研究,项目金额高达21万人民币,致力于修复和保护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

赵艳玲个人荣誉

赵艳玲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她的荣誉包括:2005年,她荣获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研究了煤矿区重构土壤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改良措施,为土壤改良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当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多方面的破坏和污染,具体表现如下: 地表沉降:煤炭开采导致地表移动和变形,影响土地利用,加速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并对地表建筑物造成损害。露天开采更是彻底破坏原有植被和建筑物。

森林植被破坏:煤炭开采需要大量木材,全市煤炭开采业一年消耗木材约10万立方米,导致木材供应紧张,乱砍滥伐现象加剧,破坏了育伐平衡。同时,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植被生长。 二次扬尘污染:煤炭运输过程中,大量煤炭流失,造成街道煤尘飞扬。

煤炭的开采导致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露天开采会剥离土壤并排放废土,而井工开采则会导致地表沉降和裂缝,这些都会损害土地资源和植被,影响农业和植被生长,改变地形并影响景观生态。开采活动还导致中国东部平原矿区土地积水或盐渍化,西部矿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

煤矸石经风化、雨蚀、自燃后,其表面的风化层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进人大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下雨天,在雨水的冲刷下,会携带其表层的小颗粒物质流入河道,同时还会将煤矸石伴生的硫铁矿中的硫离子和亚铁离子等浸取出来,污染水体环境。

五阶段的煤矸石山生态修复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eod模式,利用废弃资源修复。根据查询绿色矿山网显示:EOD模式:eod模式是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

首先是煤矸石里的黄铁矿(FeS2)氧化产热,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燃点时,引起残煤、炭质等可燃物质的自燃,进而导致起煤矸石山自燃。自燃后的煤矸石山内部温度可达800~1200℃,并释放出大量CO、COSOH2S、氮氧化合物、苯芘等有害气体(表1-5)。

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丛枝菌根与工业矿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机理与方法,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007年(第一);煤矿区重构土壤特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改良对策,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年(第一)。

煤矸石山的生态环境危害

1、图1-1 煤矸石山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危害 煤矸石山的物理危害 占压土地 煤矸石是我国目前工业排出的固体废弃物中数量最大的一种。

2、释放出大量浓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3、其次,大气污染问题严重。露天堆放的煤矸石在风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加剧了矿区的大气质量。煤矸石中含有的可燃物质,如残煤、废木材等,在长期暴露下可能引发自燃,产生高热和大量有害气体,如SOCO、CO2等,对环境空气质量构成威胁,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最后,对水土的污染和潜在风险。